从博纳私有化,谈一谈互联网与电影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IT时代网锐评】4月8日,博纳影业集团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CEO、董事局主席于冬先生和其控股公司、阿里影业、腾讯、中信证券金石基金、赛富资本、红杉资本、复星集团将成为博纳影业集团私有化后的主要股东。

而早在2015年12月15日,阿里就发布公告称,将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加入买方财团,参与博纳影业的私有化交易。博纳影业私有化交易完成后,阿里影业将投资约8600万美元,间接持有博纳影业约10%股份。

博纳终对互联网敞开怀抱

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于冬曾一度放炮,“未来的电影公司、电影业,都将为BAT打工。”后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公司与互联网资本结合,但博纳影业却迟迟没有动作。用于冬的话说,他最初对互联网资本有一种惶恐心理。

如今,博纳展开怀抱,欢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资本的加入,无不与于冬思想的转变有密切关系。娱乐产业向来以内容为王,阿里等互联网公司虽然有天然的流量、数据、资本优势,但在内容,明星资源、制作团队等多方面仍然缺课,而这方面的查遗补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互联网企业如果要自己开炉灶,做内容,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多的。虽然资金不是问题,可以签约知名编剧,通过名编剧提高影视知名度带动收益,但文化人最看重的往往是够不够专业,互联网公司能否有专业团队与名编剧沟通协调是关键所在;除了编剧之外,专业性的团队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依然短板,如何能迅速拉起一支能拍摄能发行能营销的队伍是最为关键的。这些困难不是说说就可以解决,抛开技能不论,互联网公司的气场跟影视公司还是相差较远,即便是顶级程序猿,跟艺术总是差点sense和fashion,或者说缺少那么一点基因。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不少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但对于影视产业而言却是利好。对于内容制作商与互联网渠道的相互融合,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师王禹媚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大的格局来看,真正文化大产业的发展,包括美国迪斯尼、时代华纳、好莱坞这些大文化企业,它都是垂直一体化的,既有内容也有渠道,然后形成一个产业闭环,才做得大。国内的视频内容渠道,之前都是电视,属于传统媒体,而且因为都是国有渠道,都是分割的。从体制上,从现实运营状态上,都很难依靠市场自然发展而形成一个垂直一体化。互联网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的渠道是市场化的,而且随着这个新的渠道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主流渠道之一,它自然会遵循这个产业的发展规律,可以形成所谓的垂直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内容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牵手是必然,是一种相互需要。”

在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看来,互联网对传统电影公司的冲击是围剿式的,能适应互联网的变化并且懂得借资本力量突围的影视公司才不至于被淘汰。

如此,于冬已经不仅仅是释然了,在此次私有化结束后他表示“我不需要做成阿里这样的生态系统。博纳是一个电影产业垂直整合的小循环,这包括电影制作能力、发行能力、影院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博纳能源源不断地制作高端影视内容。互联网企业有钱可以不停的并购,但博纳最擅长的是内容制作和实体院线、传统发行,这是互联网用钱解决不了的,它还需要我们,只是大家分工不同而已。”

互联网不可磨灭的影视情节

互联网三巨头早就开始以各种形式涉足影视行业,比如在2014年6月阿里巴巴斥资62.44亿港元完成对文化中国股份认购,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业;2015年1月,百度成立了电影业务部,对外称“百度影业”;2015年9月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宣布正式进军影视,成为互娱旗下继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实体业务平台之后的第四驾马车;BAT进军影视,各家玩法不同,百度偏重于电影行业中玩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主要通过资本运作来涉足该行业,腾讯则是在自身事业群底下成立一个业务部门。

且不论以何种方式进入,各大互联网公司进军影视行业的决心已经很明显。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早先就曾表示,“越来越觉得文化产业是值得投资的行业”。或许,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娱乐不仅是重要的消费场景,更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2014年初开始,影视传媒有关的并购、融资、借壳、参股的事项频繁在交易所披露,涉及资金千亿计,而在这股资本热潮背后是影视产业的巨大蛋糕。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人民币440亿元,同比增长48%,创下2010年以来最高增速。今年春节长假票房总收入超过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7%。而早在2014年,中国以13%的电影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目前增速,中国电影市场有望在201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电影票房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票房的主要引擎,中国电影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电影的格局。

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各大公司自然都想与这个行业发生点关系,实力雄厚的BAT等互联网公司进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腾讯在内部成立影视业务部门,相对而言风险比较低,成本可控,但是腾讯没有做影视的牢固班底,相关人员不到位可能出现跳票;而类似于阿里直接并购一个成熟的影视公司,继承原有的技术和人员,通常成功概率更高一些,不过并购之后整合过程复杂,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并且收购成本较高。哪一种方式更靠谱,需要时间来检验。

而在电影业内资深人士看来,互联网参与影视表面上是暧昧拥抱,暗地里却是蓄势暗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的观点也发人深省:“这种看似友好的合作不是常态,只是探路,当所持股份到达一定的比例,可能会引发兼并重组的争夺战,接下来,要么是互联网企业并购内容企业,要么是内容企业以自身为主导发展互联网业务,实现交易的内部化。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与内容企业并购局面大约会在2020年左右出现。”

未来究竟会出现一个国际化的阿里影业,还是互联网化的博纳国际影业,尚属未知。但可以肯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谁被无情拍在沙滩上,国际化的道路都要传承下去,未来世界级的传媒集团的形成是大势所趋。

国际化探索

2014年,李彦宏投资洛杉矶电影制作公司Aquamen Entertainment,打造动画巨制《悟空》;腾讯与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以及前贝尔斯登公司全球副董事长唐伟共同成立了TangMediaPartners,共同投资好莱坞片单投资方STX娱乐公司;进军好莱坞动作最快的要数阿里影业,阿里影业先后投资了《碟中谍5》等多部海外大片,不仅如此,阿里还签约贝克汉姆,前往好莱坞与索尼、派拉蒙、环球等好莱坞电影巨头合作等。未来阿里影业可能垄断美国大片在中国内地的发行权,或者像万达现在做的一样,直接收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阿里影业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入股博纳影业,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国际化市场开发的考虑。

而博纳方面也已成功投资《X战警:天启》等好莱坞大片,去年11月还向TSG娱乐金融有限公司投资2.35亿美元,用于投资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6部主流商业大片。于冬最近也表示,撬开博纳跟好莱坞的合作通道,撬开这个市场,是他的一个野心。并表示博纳未来要在洛杉矶设办公室,跟美国导演、美国制片人合作,甚至可能做中美合拍。未来博纳要做国家化的影视公司,要具备接拍美国电影的能力。于冬相信,未来中国100亿美元票房的市场,加上美国100亿美元票房的市场,博纳一定有很大空间。而这些也是马云和马化腾看重的一方面。

众所周知,好莱坞代表了电影产业化与工业化的缩影,好莱坞电影一直都向着大荧幕、超级大片的规格去发展,好莱坞大片更是大量运用了电影后期制作技术,其电影数字技术更是“独霸一方”。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中,从导演、摄影、美术、制作、特效等,是一个完整的、工业化的、专业性的集成制作输出体系。而这些核心环节我们国内电影都有欠缺。

如今各大互联网企业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进军好莱坞,试图与好莱坞形成某种利益的合谋和利益分账。但好莱坞显然会对其核心部分,如电影工业体系、商业模式,核心的技术和人才等有所保留。就像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教授斯坦利·罗森对媒体谈及中美电影合作时说的那样,“中国人投资让他们拍电影,好莱坞很开心,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是傻钱;如果中国人提出要和美国人一起拍电影,他们就要想一想了。”互联网进军影视行业,最应该投入并参与的是内容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才能真正跻身于电影国际化的领导者地位。【编辑/荆玉珍】

本文为IT时代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来源:IT时代网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从博纳私有化,谈一谈互联网与电影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