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去了西湖大学 清华大学失去了什么


施一公,他是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他“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工作,全职回到国内,2009~2016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5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至今。在他的治下,清华生科院有了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独立实验室从40多个增加到了100多个。同时,他的学生一个个在国际生物学界崭露头角。


如今他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中去。他在清华园的这些年,不仅在学术上勤耕不辍,也对清华的学生们寄予了殷殷期望,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施一公对清华学子们说过的那些话:

“第一,在事业的追求中,不可知足常乐。身为如清华这样高等学府的学生,不应将自己的注意力仅仅放在就业工资这样现实切近的问题上,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要有长远眼光和宽大胸怀,而不是为眼前生活所迫。第二,大学生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大学是一个不同的观念相互碰撞不同思想相互交融的地方,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教育事业,都应求同存异,不刻意追求思想的统一。第三,成才不可棱角全无。有棱角有个性的人,更容易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产生创新的想法。无棱角的人,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成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己想成才才行。套用一句俗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成才的路上,要相信自己,有决心,有信心,不论是否科班出身正规军团,也不管你是否书香门第大学世家,就算你现在底子薄弱水平有限,只要有成才的毅力和决心,依然可以成为人才,做出具有领先水平的成果。”

“我是很普通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好胜,上进心强。在旁人眼中我的经历一帆风顺,或者有高人相助,让我可一路顺利走到今日。其实在这过程中,也有艰辛和挣扎,在面临选择时,不同的人生道路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曾经我也去北大上国际经济金融之类的课程,也在清华校内参加公关协会,大学时我的第一志向不是出国而是去香港攻关。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时,因为打工6个月疏于学习差点被开除,打工时被抢劫几乎送命,过于辛劳得了严重高血压,那时经历苦涩难述,迷茫不知出路,但我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属于我的且能让做好的事业。在这一路上,我始终以不同的方式提醒自己,不可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


施一公与父母

“回国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心理的安慰和满足。现有的境况比我小时候的想象不知好了多少倍!”“现在住的是好房子,吃的是好菜好饭,拿的是高工资,在清华又有好的实验条件,做的研究是自己感兴趣的,我觉得非常富足、非常满足。”

“我认为的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IQ。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IQ。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当然现在一般这样说是为了谦虚,但这种谦虚会误了很多学生。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

“现在的学生受物质主义的冲击太厉害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

“我有时候想,清华强则中国强。我刚回国的时候,我曾经信誓旦旦,我说我要能改变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让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我觉得就会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就会是一场革命,会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在我看来,无论是做什么,最后一点就是看能不能作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你能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当你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时候,我认为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想一想,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生命只有一回,如果不把生命体验到极致,你不后悔才怪!”

“我的时间是以秒计算的。”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觉得谁的钱多、谁的地位就高,第一次见到比尔·盖茨时也没有这么觉得。我很敬佩他,因为他把钱捐给穷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我的价值观里,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把钱和我自己的价值之间加上一个什么关系,我并不是说不需要钱,也不是说钱是坏东西,但是钱是要拿来做事的,所以我只要相信我做的事情能给社会带来价值,能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了。”


施一公一直相信,科技强国梦的核心就是高等教育,创办一流大学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他请辞清华全职执掌西湖大学,誓要将西湖大学在5年内建设比肩清华北大,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他的离开,也许之于清华是一个遗憾,但之于中国高等教育,也许是一个可期的未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相关链接

西湖大学15年“赶英超美” 会不会又是放卫星

文丨令狐卿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近日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除了继续保留清华教授职务外,将全力投入西湖大学的筹办中。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将会急剧凝结影响力,2019年师资力量超过洛克菲勒大学,五年后科研水平亚洲一流,15年后各项指标媲美加州理工。

浙江省政府已经在去年8月批准了西湖大学的筹办立项,施一公的全力投入想必将会大力推动建校进程。然而,对照西湖大学的野心与现实,舆论基本上都在笑话它15年内“赶英超美”的理想。施一公对此没有回应,舆论议论纷纷与筹办方的沉默形成对比。


从宏观角度说,杭州成为中国炽手可热的新兴城市,杭州乃至浙江希望赋予理工科研以更大的高度,来巩固城市和地区的科技地位,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是,随即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西湖大学究竟是什么?目前一个疑问是它究竟是科研机构还是大学?

如果是要办一座大学,施一公的作为让人想起另一个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后者在深圳筹办南方科技大学,招收本科以上学生。当时,朱清时办学要拿到招生资格,很是费了一番努力。后来大学办成,朱清时的感受非常复杂,尤其是行政体系对新办大学的拖累。

直到朱清时离开校长一职,他都没能实现办学当初的许多重要内容。比如教授治校的设想,从一开始兴致勃发地提出来,到最后偃旗息鼓顺从惯性,没用了多少年。施一公要想把西湖大学办成一所大学,估计也要经受朱清时一样的考验,前景自然是得失难料。

但从西湖大学现有的集中办学方向看,似乎是“生物”“医学”“理学”以及“前沿技术”四个,招生的起点也是博士为主,这就让人感觉它不该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如果要从高研院中脱胎而出,更像是要办一座小而美的高精尖研发机构,要在最前沿的科技上发力。


(西湖大学效果图)

这也是西湖大学将洛克菲勒大学作为对标的原因,后者是世界上研究生物医学最好的大学之一,据说只有78名教授,但是有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38名美国科学院院士。简单类比一下,如果西湖大学要在师资力量上明年赶超它,施一公需要聘用6名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任务相当艰巨。

另外,在西湖大学设定的几个方向上,都需要长期的巨大投入,只以清华大学为例,一年的支出预算已经180多亿元,西湖大学的金主马云等虽然富可敌国,但论长期数以百亿计的投入,只怕也会败下阵来。浙江有钱,但也没有到每年砸上百亿给西湖大学眼都不眨的地步。

更何况,浙江还有浙江大学需要财政应对,西湖大学怎样从模糊的行政偏好中脱颖而出,也是一个考验施一公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前沿高科技类的基础研发,离不开财政的鼎力相助。除了财力,世界范围内顶尖人才就那么多,如果让这些人的科研重心转到西湖大学,恐怕更难。

也就是说,西湖大学这些创办者深谙在中国办大学的规则,肯定也了解朱清时这个先行者的挫败史,所以采用现有的设计绕开体制障碍,无需与高考对接,避免复杂化,试图另辟蹊径焕发新枝。但因为高科技与高投入的关系,前沿顶尖技术与一流人才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我们无意唱衰西湖大学,但是在这么一个透明的世界,以世界高标在中国办学,哪怕撇除中国特色的障碍,难度系数也是顶天的了。浙江历史上素有办学传统,但西湖大学的理想已经无法从历史中提取支持。祝愿施一公办学顺利,但“赶英超美”的卫星,只怕悬。【责任编辑/卫安】

(原标题:施一公走了 清华大学失去了什么? )

来源:搜狐科技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宗庆后曝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因还不起房贷
施一公去了西湖大学 清华大学失去了什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