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腾讯投资三个失误

里里外外对腾讯投资的意见最近比较多。前几天腾讯投资合伙人李朝晖出来接受媒体采访pr了一下,只是浮光掠影不切重点。昨天一个朋友来聊天,他说既然有腾讯投资的人站出来,就得有人怼回去。这个朋友也是个投资人,无论投资本身还是投资的公司都是跟腾讯亦敌亦友的关系,自然他跟腾讯内部中高层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谈腾讯。他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对于外人了解腾讯,让腾讯了解自己在行业眼里是怎样,是有帮助的。简单梳理如下。

投资给腾讯赚了很多钱,在艰难时期提供了一种思路,巩固了开放的姿态,创造了好的行业关系。但是腾讯投资也有过失。越往后看,贡献是次要的,外围的,过失是主要的,内核的。

第一个过失,投资的公司与腾讯理想不符。

导致腾讯“。理想是连接一切,去中心化,现实战略是除了微信公号所承载的媒体内容是去中心化的,其他的比如电商和服务业都是在帮助腾讯投资的京东、美团等平台实现中心化。不是多对多的连接一切,而是加剧一对多的封闭的连接。这是价值观的冲突,是矛盾的。是舍本逐末。捧着金碗讨饭。

第二个过失,大的投资项目在战略上失守,没有达到制衡主要对手的战略目的。

比如京东。

这个本来是有争议的,要废很多口舌辩论,可是感谢高瓴及时出手。上个季度高瓴减持京东6亿美金,加仓阿里9亿美金,现在阿里替代京东成为高瓴第一大持仓股。曾经高瓴和京东是相互成全的完美一对。高瓴慧眼识京东投了几亿美金,多年来一直称其为“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把自己跟京东绑得很紧。市面上提起京东就会有高瓴,提起高瓴就会有京东。可物是人非。高瓴用脚投票,在它眼里现在阿里才更符合“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这一称号了。

在商言商,无可厚非。境缘不同,一切都会变化。关键问题是现在高瓴把疮疤撩开了,那腾讯怎么反应?高瓴和腾讯堪称京东的两个红颜知己。之前在乌镇刘强东和王兴组织的夜宴“东兴局”上,刘强东就坐在马化腾和高瓴的张磊之间。

2014年腾讯把自己的电商业务和各种流量入口再加上现金投资给京东并全力扶持。据说促成这一重大举措的应该是两个人,张磊和刘炽平,两个人联手说服了马化腾,熄了自己摸索电商的决心。而这笔投资后来也成为了腾讯的样板,在各个行业复制。这四年间京东和腾讯各自收获了一些好处,都不具有决定性,京东依然缺乏挑战阿里的能力,甚至是拉近距离的能力。

放在2014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到了2018年就可能是个错误了。高瓴是财务投资者,一买一卖,轻松利索,全无牵挂。但腾讯是战略投资者,如果继续用入口资源押注京东,那可能会错失真正挑战阿里的另一个潜在的机会,这是个大隐忧。是不是要换一家来扶持?是不是要换一种模式,从京东和阿里式的中心化模式彻底转向为类似微信公号这样的多对多的去中心化模式?这种思路在腾讯内部拥有支持者。

对京东投资案如果要重新评估,那么对这四年来发生的所有类似的投资是不是都要重新评估?如果京东模式要改,那么是不是就表示对类似的其他的中心化的模式都要调整?对于腾讯来说,中心化模式是不是合适的,是不是跟“连接一切”相悖的,是投小股还是控股如何相机抉择,这些关系到核心的问题需要有人代表腾讯而不是腾讯投资部的某某合伙人来好好回答。

第三个过失,是最大的过失,投资策略过重,导致内部战斗力虚弱。

为什么腾讯过去几年挡不住头条系,这些都是腾讯要死守的本业,因为核心人员无战斗能力无战斗意愿。头条系只是无意中戳开了这个脓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因为没法战。一做不好就想着靠投资,投资是国策,是身体的本能习惯,没有了撞南墙的决心。能靠投资,谁会那么苦逼的去战斗。无战斗能力,就不懂头条到底怎么做成的,也不懂电商怎么回事,不懂零售怎么回事,不懂企业服务怎么回事。于是更依靠投资,循环往复,积重难返。

再相应的谈谈今天腾讯面临的整体的局面。有很多问题,其中最浅的、最不重要的是股价大跌。其实跌了30%还不够,还可以再跌。跌了可以涨回来。但跌得越多,越可能引发腾讯的反思和变革。这实际上是借假修真的机会。

接下来具体一点的、眼前的问题是具体业务,游戏遇阻、广告没起来,用户时间被头条系打劫的厉害。也包括投资的企业被阿里等等打压得很厉害。

但最根本的、最长期的问题是,内部无协作、完全割裂,核心人员无战斗能力无战斗意愿。这个问题导致了业务问题。为什么无战斗能力无战斗意愿,上面说了。

正面打一仗,直接解决战斗力问题,解决决心问题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一条,不要绕道,不要侥幸,。不要继续温水煮青蛙。

跟谁打?只有两个,一个头条,一个阿里。

头条照目前这个样子打不出来。腾讯的人有一万个办法在这事情上完成各种kpi,但其实没干什么实事。头条系产品涉及的用户体验点多如牛毛,算法隐而未见,与其辛辛苦苦的打磨,不如花各种方式薅腾讯流量的羊毛来的快。这一仗腾讯需要真正的将才,而不是有形的资源,可是多年投资战略导致的懈怠,真正的将才在哪里。

为什么不可以跟阿里干一仗。头条系的信息类产品,虚拟的,腾讯可以很方便就自己做一个出来然后冲流量。但阿里的电商类,都是实实在在的货、商家、销量,是腾讯没有历史积累的,必须一个一个去争取的,没有水份的,可以客观考核的,打仗是可以在明面上的。既然腾讯的流量和入口拿给投资的公司但遏制不住阿里,那就自己用起来,去跟阿里正面干。就像阿里做来往做砸了,投资的社交类公司要么不争气要么不听话,可现在做出来个钉钉。你得自己试。

比如选小程序这个热点,放弃京东等等,在电商、零售、服务、餐饮、教育、出行等几个领域,拉动足够多的内容运营者和商家。设定一个目标,比如100万个月交易额超过10万的活跃商家,让企业服务的人牵头,半年内必须搞定,搞不定微信这帮人和企业服务这帮人都没年终奖。用控股或者收购的方式从外部募军。

将才在哪里?将才在战场里。宰相取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一打仗,将才就冒出来了。不打仗,将才都变怂人。任宇昕怎么来的,跟盛大网易打,从基础开始做游戏做出来的。张小龙怎么来的,跟网易耗,做邮箱做出来的。

第一,腾讯的人不懂。

打这场仗,核心障碍是三个。连信息流这样的本行他们都不懂,怎么可能懂电商。懂电商的人2014年都陪嫁给京东了,或者走人了。但不打仗,就不可能有人懂。打仗带动文化的变化,有化学反应,各个战线都可能冒出来很强的人。跟阿里正面打,真正有助于跟头条打。

第二,腾讯投资的那些公司在阻挠。

那些人不希望腾讯自己做成这个事情,他们需要腾讯的流量但绝不会反哺,因为去中心化跟他们是冲突的。现在事情有了转机,因为他们自己不大行了。在决定性优势的建立上,腾讯帮不了他们,他们也帮不了腾讯。更甚至,有些被投资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薅羊毛,不断挑战微信的规则底线,破坏微信的氛围和生态。你们知道是谁。

第三,腾讯太分裂,很少人在全局看问题,都是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基本上没有共识。

比如一家公司,跟腾讯云有深度合作,但腾讯云只关心他租多少服务器。跟腾讯广告有深度合作,甚至希望双方数据打通,但腾讯广告只关心他可以帮着卖多少广告。跟微信结合很深,但微信只关心他服务多少商家和小程序。跟腾讯投资部也在谈,但投资部只关心估值和投资回报率。这样的公司,跟腾讯有方方面面的合作,可是全部是割裂的,他有通盘的想法也是有心无力。反过来看,阿里整合在一起力出一孔的优势就很大。

现在热点是新零售,腾讯投资永辉、海澜之家之类,但他们就能做出新零售吗?腾讯手上有微信、流量、支付、小程序等等,这些都是好木头,但腾讯不是木匠不会做桌子。 腾讯期望永辉们是好木匠,但其实他们更不可能是好木匠。腾讯这么多木头,在内部都是割裂的,期望一个外人在外部来整合,还要做出连腾讯都没有信心做成的事,可遇,但不可求。腾讯赋能给别人,阿里赋能给自己,腾讯期望别人能代替自己打败阿里,也是可遇,但不可求。

都是伤筋动骨的问题。腾讯棋在中盘,上盘的棋路要不要变,下盘怎么走,是需要回答的。多年前bat并驾齐驱,后来b落后了,追不上。后来看起来,b的落后是早就注定的。现在at并驾齐驱,但未来几年里两家差距拉大是大概率的事情,到底是谁会大幅度领先,当下一些决策应该是决定性的。历史正在成型。【责任编辑/孟亮】

(原标题:腾讯投资三个失误)

来源:创事记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狼来了” 腾讯游戏: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盯上腾讯投资
改名躲禁令?腾讯:WeCom和WeChat本就是不同产品
腾讯:继续与美国政府沟通,以争取长期解决方案
有人因微信被封跳楼 腾讯称没与死者交流过,或给15万人道赔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