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跳槽折射航天国企囧相:人才流失严重,两三年就换一波

9月27日,一份盖有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章《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文件引发关注,《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一文在朋友圈刷屏。

该文批评了航天国企人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导致“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不得已离职。

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多位航天领域专家,均称“太敏感”婉拒了采访。

不过,航天领域国企骨干人才流失已成不争事实。

对此,航天技术专家、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黄志澄指出,尽管自己不了解“张小平离职”的前因后果,但此事折射出我国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事业过程中遭遇的国企和民企之间的矛盾。

航天国企人才“流失”严重

公文称,离职前,张小平任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

对其工作的重要性,公文用了“灵魂人物”“不可替代”来形容。

网文显示,张小平离职前年薪仅12万,今年上半年加入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后,年薪涨到上百万。

尽管业内人士对其年薪真实数字有所争议,但航天国企中大量骨干人才通过“跳槽”到体制外实现薪水翻番,已成不争的事实。

航天国企人才流失,比想象中更严重。

一篇2018年4月发表在《今日科苑》上的调查《航天主要科研院所调研访谈情况分析及启示》支持了这个现象。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蔡闻一等5位作者,对航天科技集团的近2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6年,航天一院、五院、六院、八院等航天科技集团主要院所,每年流出总人数呈上升趋势。例如,2016年八院流出人数达428人,远超2012年的300人。

《今日科苑》杂志2018年5月刊发论文《航天主要科研院所调研访谈情况分析及启示》

该调查进一步分析显示,当前流失的主体集中于3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群体。上述平均每年流出人数的85%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工艺、技能人才队伍中青年骨干流失现象尤为突出。

以五院型号研制队伍为例,技能人员年均流失人数比例占全院流失总数的50%。以八院型号研制队伍为例,八院流失的工艺技能人员中,40%为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中青年骨干员工。

蔡闻一等人据此得出结论:“中青年骨干人才是航天发展的中坚力量,不采取一定措施,就会给后续发展带来一定冲击。”

一位在航天科技集团某院某所供职8年半的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离职前所在的单位,总共30多人,最近几年平均每年离职10人左右。“两三年就换了一波人。”

薪酬低,是他们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科研人员称,他离职前是普通设计师岗位,各种福利、绩效加在一起每年收入达到20-25万。

“薪酬主要和单位有关,一般而言,总体单位比分系统收入更高。”他说,“与职称没有太大关系,副主任设计师每月只会多拿几百块而已。”

航天国企也意识到薪酬问题在人才激励上的重要性。

2018年4月,张小平曾经的同事、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王军军等人在《科学咨询(科技·管理)》上发表文章探讨《国企改革背景下航天研究所薪酬管理新思路》,提出薪酬向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做好职位评价和能力评价体现内部公平,团队奖金计划,长期激励,福利激励等建议。

不过,在实践中,不知上述几项措施是否落地、是否发挥效果。

今年两会期间,航天六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志让向媒体介绍了该院“科技青年岗位津贴”。

“现在看来,随着大家收入的增长,这部分科技人才的津贴显得在收入里边的比重太小,还是需要我们后续进一步改进。”他称。

折射航天国企、民企之间深层矛盾

“张小平”不是一个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航天国企骨干科技人才的出走,不能仅仅认为是人才“流失”,而是一种“流动”。

在航天技术专家、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黄志澄看来,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的是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困境,即如何协调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

近年来,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起步也仅仅几年时间,在此之前,我国航天科技有且仅有“国家队”。

因此,要发展商业航天,民营企业不可避免要从“国家队”挖人才。

据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公文内容,张小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至少四个型号的发动机研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包括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和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

北京蓝箭公司官网于今年5月8日公布了中国首台民营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发动机完成10吨级缩比推力室第三次点火试验。就在今年春节前,团队已完成两次点火试验。

尽管新闻中没有出现张小平的名字,但这与张小平在体制内从事的研究方向基本契合。

蓝箭公司在该新闻中称,该公司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组建液体发动机团队,2017年开始研发液氧甲烷发动机,2018年液体发动机其它主要组成部分——涡轮泵、阀门等关键部组件也将陆续开展试验。“每个慕名而来的新面孔,都意味着熟人的重逢。数月间,搭配默契、科班出身的液体发动机团队蔚然成型,每位工程师均拥有成功的飞行型号研发经验。”

黄志澄强调:“国企、民企之间应加强合作,形成我国航天事业互相补充的有机体。”

同时,他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厘清在航天这样的战略产业中国企和民企的关系,“而不是在类似事件中两败俱伤”。【责任编辑/邹琳】

(原标题:“张小平离职”:航天人才流失还是流动?)

来源:科学网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跟踪报道】张小平发声:脱密手续正在处理,肯定不能回原单位了
张小平跳槽折射航天国企囧相:人才流失严重,两三年就换一波
挖走张小平的蓝箭公司什么来头?在研项目空天飞机,着眼洲际往返
人民日报评“张小平离职”:这三种用人倾向要不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