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IPO融资成绩单:421只新股史上最多 平均募资创13年新低

2017年只剩最后一个交易周,沪深市场与新三板市场在2017年迎来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前者迎来了难得的史上发行大年,新上市企业家数、累计融资额分别在今年达到历史新高和近7年来新高,企业审核周期开始缩短;后者则在经历了数载的蛰伏之后,终于在年末迎来了重磅的全面改革,而有心的券商也早已逆流布局。

因此,21世纪经济报道资本年鉴系列报道将在本期推出2017年IPO市场融资报告和券商新三板三大业务年度扫描,描绘这不同寻常的一年中两大市场走过的轨迹。

本周资本市场将迎来4只总融资额不超过59亿的新股发行,2017年IPO融资将收官。

在监管层对IPO排队堰塞湖的治理下,2017年IPO异常活跃。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据发现,一方面,新上市企业家数、累计融资额分别在今年达到历史新高和近7年来新高,企业审核周期开始缩短;另一方面,保荐机构在不断增加的上市项目中,竞争格局出现分化。

不过更快的发行节奏并没有影响到监管从严的趋势。实际上,IPO发审会否决率也于今年达到历史峰值,而不少拟IPO企业由此衍生的“拖延上会”现象,近期也被监管层所警示。

我们认为,IPO全年发行数量的增多与存量堰塞湖与近年申报企业数量叠加所造就的结果;但IPO审核周期的缩短、审核流程的趋严大概率仍将成为明年的主逻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申报企业的“抢跑”冲动,客观上减少IPO在审企业数量。

新发企业数新高

发审常态化成果,体现在2017年IPO数据上。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2017年首发融资规模已跻身历年融资规模历史记录的前列。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5日,IPO融资金额达2183.49亿元,接近2200亿。该年内融资规模历史上仅次于2010年的4911.33亿元、2007年的4469.96亿元和2011年的2720.02亿元。

2017年的IPO市场更是在新上市企业家数创纪录。截至12月25日,全年IPO企业达421家,超越2010年的347家,创资本市场有史以来年发行家数的最高纪录。

一级市场的热度也让中介机构盆满钵满。数据显示,2017年首发费用合计达202.60亿元,仅次于2010年的211.36亿元;与此同时,总发行费用占总发行金额的比例也于今年达9.28%的历史新高,这一比例是10年前的4.72倍。

我们同时发现,发行费用总比例与当年的新上市企业家数呈不完全正相关关系。数据显示,总比例超过5%的6个年份,期间每年首发家数均超过100家,年均首发数量达240家,几乎有史以来均值的2倍之多。

在分食发行费用的承销机构中,今年完成IPO项目数量的座次也发生变化。例如往年实力较强的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安信证券今年首发家数排名分别将至第2名、第5名和第7名;广发证券则以33家首发项目排榜首;去年第38名海通证券和第8名国信证券今年则分别跻身第3名和第4名。

在决定承销费用的首发金额商,作为龙头的中信证券仍然稳坐“一哥”位置领先于同业,截至12月25日,其承销的首发规模达206.19亿元,较排名第二位的广发证券高出36.54亿元,这或与中信证券仍然操盘大体量项目有关。

不过,项目数量最多的广发证券超越中信证券成为2017年(截至12月25日)内首发收入最高的券商,去年同期首发收入排名第二的中金公司则降至今年第11位,国金证券则成为首发市场中的一批黑马,其以9.76亿元的首发收入位居行业第三,但其承销家数和金额则均排名行业第六位。

在整体活跃的IPO市场背后,暗含了另一状况——即单家发行股数和单家融资额与往年相比明显下降。

在扣除IPO窗口叫停的2013年数据基础上,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计算发现截至12月25日,2017年新上市企业平均发行股数仅为0.53亿股,较该均值更小的年份只在1990-1996年的七个年份中出现,甚至低于1997年的0.56亿股/家。

IPO企业平均融资金额亦呈现出该特点。我们发现,2017年新上市企业平均融资额为5.19亿元,创下13年以来的新低。

均值萎缩分析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单家平均融资规模较低的原因,或与拟IPO企业体量分布、兼顾市场承受力以及IPO改革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拟IPO企业体量普遍有限。观察历史数据可知,拟IPO企业自身体量与融资规模呈正相关——历年中平均发行金额较高,且超过10亿元的年份集中在2006年-2010年五个年份中,彼时A股刚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巨无霸”较多于该周期上市,该类企业拉高了彼时融资额的均值。

二是兼顾市场承受能力的结果。2017年作为IPO审核机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关于IPO的政策调整多于往年。因此不排除监管层会以窗口沟通等形式调控企业的首发规模,以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单家融资金额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的逻辑亦被部分拟IPO公司和承销机构人士认可。

“我们本来想尽可能的多发行,但是沟通后还是尽量减少单笔规模,因为反馈意见上也会要求论证融资金额的必要性,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过会概率。”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坦言。

三是这一趋势客观上配合监管层对IPO堰塞湖的治理。因为只有在压缩单家企业融资规模,才能在减少市场影响的情况下为加快审核下的更多企业上会乃至上市创造条件。【责任编辑/古飞燕】

(原标题:2017年IPO融资“芳华”: 421只新股史上最多 平均募资创13年新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蚂蚁金服IPO进入冲刺!危机之年,科技公司为何扎堆上市?
【苹果派】苹果前工程师爆料!曾协助美国能源部开发绝密iPod
独角兽IPO纷至沓来:商汤科技也上市 还有哪些后备军
【IPO】京东二次上市通过保密方式递表港交所,百度携程紧随其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