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又是一场万众瞩目的口水仗。

雷军或许没有想到的是,在1月10日他对着友商喊出“友商有本事来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到半个月后,真的有人上门叫阵。

来的却是手机市场的新人——柔宇科技。这家以超薄柔性显示屏产品已在业界初展头角的独角兽公司,在2018年10月30日对外发布了一款折叠屏手机——柔派,后者的核心卖点是“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小米折叠屏手机的工程机已经面市,同时配了一段演示视频。在短短的200字介绍中,林斌提到,小米“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一预热视频迅速成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愤怒批判的靶子。这一预热视频迅速成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愤怒批判的靶子。

在朋友圈900多字的回应中,樊俊超直指小米的双折叠屏手机只是用无法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和工程样机,就宣称自己攻克了柔性显示屏技术,存在抄袭的嫌疑,而且全球除了三星和LG,其他厂家距离整机上市销售还有十万八千里。言辞颇为激烈。

当日晚间,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发表微博进行反击:“这都可以碰瓷?我们做自己的双折叠工程概念机怎么又碍着谁了?喜欢的话可以各自做嘛,不明白为啥急着跳脚。”

1月25日,小米公关部对外发表声明,在对自己的技术研发进行解释、否认拿供应链的样机刷MIUI等指责后,如是回击柔宇的声讨:“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柔宇此后开始选择沉默。但树欲静风却不止,1月28日有媒体刊发长文,对柔宇的融资、技术实力、量产、销售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质疑。1月29日,柔宇对此发表长篇声明,对提及的问题进行回应。

已争斗一周的双方,似乎都希望冷处理,但敏锐的媒体却嗅到了涉事双方不愿被关注的一面:对于小米而言,接下来它将如何面对日益残酷的手机市场竞争,特别是被指产品创新乏力,以及当下股价下跌等诸多烦恼;而柔宇则要面对的是自己是否是一家“骗子”公司这样严厉的指责,尤其要竭力证明的是自己最为看重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

暗战抢首发

小米折叠手机官方露面的时间颇为微妙。

因为就在这次官方曝光的一天后,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就对外表示,华为将于2月25日~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一款5G折叠屏智能手机。小米的提前曝光,比华为抢先了一天时间。

有资料显示,华为在此前对推出5G智能手机拟定的时间表是2019年6月,此番2月底即推出,意味着华为将这款5G折叠手机的发布计划大大提前。

想要抢先一步的还有三星。1月9日,三星高管向媒体确认,三星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折叠显示屏的手机。此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就得到消息称,2月20日,也就是华为5G折叠手机发布前4天,三星将会在新品发布会上展示可折叠屏手机。

早在2018年8月三星Galaxy Note9的发布会上,三星移动部门总裁高东真就表示,“不会让外界(等折叠屏手机)太久”,因为三星不想把世界第一只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头衔被别人抢走。

几乎是一场关于时间与顺序的暗战。

实际上,柔宇在2018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这一时间点,也被外界认为做过巧妙的计算。就在柔宇这场发布会后一周,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对外公开展示了一款可折叠手机。

访谈类商业新媒体《我有嘉宾》创始人吴婷曾经问过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提前三星几天发布是不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刘自鸿并没有正面回应。几番追问之下,他略带深意地用玩笑结束了这一话题,“或许你多请我喝几次咖啡,我可以告诉你”。

实际上,抢首发正在成为手机行业明争暗斗的焦点。

2014年,跟随苹果技术脚步多年之后,荣耀率先采用了双摄像头模组。这一举提高了荣耀的品牌形象,甚至在两年后苹果也开始采用双摄像头时,被嘲笑为抄袭中国手机厂商的技术。

在手机半导体行业,苹果与三星曾一度引领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华为的超越与三星的崩塌,安卓手机技术的引领者已经开始变成中国公司。中国手机厂商们在全球范围内首先采用了屏下指纹、全面屏等技术。

驱动中国手机厂商们如此动作的,正是中国手机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1月28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8全年出货量数据,中国市场去年全年总出货量跌幅超过14%,但前五名手机厂商总体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73%大幅度增长到2018年的88%。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已经变成巨头之间刀刀见血的厮杀。在相互之间差异化日益不够明显的背景下,一个产品的任何一个技术创新都有可能成为打开局面的利器,更别提折叠屏,这样一款据称可以拥有颠覆性应用的产品。

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折叠屏抱有乐观态度。

在接受《我有嘉宾》采访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就表示,他对于折叠屏是否为用户刚需存疑。

柔宇的柔派手机发布后,微博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不少人在相关新闻下面留言称,折叠屏真有必要吗?

更重要的是,在价格如此昂贵(柔派8999元起,华为、三星折叠屏手机据称可能超万元)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短期内成为大众消费品的难度颇大。

不过手机业内人士似乎并不怀疑折叠屏的方向。从2011年第一次对外展示可折叠屏以来,三星就一直被认为自己是这一方向上的领先企业。三星高级副总裁Hark-sang Kim曾发表评论称,如何在保持手机便携的同时使屏幕更大,答案就是可折叠屏幕。

“折叠屏是未来技术的方向,但是折叠屏目前的成本和各个方面的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制约和挑战。”不久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荣耀总裁赵明表示。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对36氪表示,综合当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该产品的真正的使用价值、折叠屏的成本等因素,他不不认为2019年柔性屏会爆发。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不过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的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将达到17亿部,这意味着5年之后,可折叠屏手机所占比例可能依然较小。

“你看哪个出来的折叠屏是满足大家需要的?”面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荣耀是否急于投入折叠屏市场竞争”这一问题时,赵明表示,“这里有很多基础的东西要突破,不仅是概念的。从产品概念到技术面世、到真正的商用,就是看谁走得最好,因为接下来会有很多折叠屏产品,但是谁解决得最好,就看各自本事了”。

相比较公认的折叠次数与弯曲半径两大技术挑战,或许对于折叠屏而言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良率,如果良率过低,那么就会使单片折叠屏成本过于高昂,使用户难以承受。

这恰恰是媒体质疑柔宇最致命的问题所在。锌财经援引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员工的发言表示,柔宇的柔性屏良率不高,工艺很难突破。

对此柔宇在声明中回应称,公司投资110亿元建设的量产产线,已经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良率也在不断提升中,“比同时期其他传统显示产线的良率更高”。

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就把“保密”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工作,以至于在初期招人时,进入这家公司的员工甚至不知道公司主要在做什么,能凭借的只有对介绍人以及创始团队的信任。

《中国企业家》此前曾对刘自鸿有过数次采访,他曾透露,在2014年柔宇超薄柔性显示屏对外发布后,前来寻求合作甚至收购的企业家络绎不绝,柔宇原本只想做一家不布局重资产的公司,然而在寻找厂商合作制造柔性屏时发现,常常需要在没有任何合同保障的情况下,拿出自己的技术秘密。这让他最后决定自己建设产线。

从2015年开始建设产线并投产距今已过去三年有余,在这三年时间里,京东方、维信诺(8.740, 0.14, 1.63%)等国内多家厂商也在布局柔性显示屏。不同时期的电视新闻报道显示,它们柔性屏的卷曲半径在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刘自鸿曾苦恼于整个折叠屏手机产业链的不成熟,单单只有柔性屏仍然很难制造出折叠手机。在对C端产品的研究上,他曾透露,柔宇计划只研发解决方案,带动上下游应用,之后把这部分应用方案作为知识专利,授权给合作伙伴。

而如今,柔宇的C端产品已经有柔派手机、柔性屏服装、柔性屏小红旗、柔记智能手写本等产品问世,这让外界很难分辨柔宇到底是一家以To C消费电子为主的公司,还是To B业务为主的半导体公司。

风波激荡,有关折叠屏的争议仍在继续发酵。它所辐射的范围,绝不仅仅是小米与柔宇这两家公司而已。【责任编辑/邹琳】

(原标题: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来源:中国企业家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