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理由告诉你中移动放弃短信这样的解读大有问题

【创客100按】当形容电信运营商的关键词变成“去电信化”、“流量经营”的时候,错觉也随之而来,短信这样的传统业务已成为“活化石”就是一例。本文不光纠正了这样的说法,而且在论证了短信功能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时,也向读者证明融合通信的难度。作者的本意可能是,说“放弃短信”还为时太早,制造这样的烟幕,或许也是中国移动有意为之。

2014年2月25日,中国移动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发布的一份白皮书,一石引起了千层浪。

这份《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称,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将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整合手机终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体验。

比如,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应用,就可以直接像微信、WhatsApp、iMessage一样,通过数据流量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内容,在没有数据网络的情况下,才通过短信发送。

随后,这个举动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经“放弃短信”。

可事实上,这样的解读对吗?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一、不是运营商要放弃短信,而是用户正在放弃短信。

一周前,我就已写了一篇文章《电信运营商的马年拐点》:中国2014年春节的短信发送量,比2013年下降了超过40%,在这一趋势背后,意味着运营商的短信已经走到历史的拐点,而且下滑速度可能高于预期。

这是为什么?显然,随着用户的社交迁移、使用习惯改就变,以及成本考量(按流量费计算,社交工具的成本远低于短信),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替代了短信和彩信的主要功能。

所以,如果说短信将被“放弃”,那么,放弃它的也只是用户,而不是运营商。

二、短信功能仍具有不可替代性,至少短期内,不可能被彻底放弃。

1.短信更稳定。在很多没有数据传输,或数据传输不稳定的地方,短信依然能确保信息及时送达。

2.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短信仍具优势。比如用户流量耗尽,或是未开启(或已主动关闭)数据服务,以及国际漫游过程中(目前用户在国外接收短信免费,但数据漫游资费高昂)。

3.在支付、购物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网络应用中,短信正被广泛地用于交叉鉴权。

4.在即时通讯带来越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对方及时阅读短信的可能,远大于即时通讯信息。

5.综上所述,短信只是部分功能市场被替代与分流,但它并不是真正“放弃”,至少,不是现在。

【创客100批注】运营商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放弃短信业务的,这项业务现在仍在为运营商制造巨额利润。有数据显示,去年1至9月,国内短信业务量近7000亿条,据计算,其中仅占比约20%的垃圾短信,在此期间就能为三大电信运营商带来高达几十亿元的收入。

三、融合通信还存在大量不确定性。

1.未来融合通信是否收费,如何收费(按时长还是按流量,以及具体费用),目前都还没有明确。

2.运营商的融合通信实现,是通过APP还是手机改造?

如果是APP,那它能否形成规模?

如果是手机改造,那么,这些功能要内置进入手机,并让用户完成换机,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

3.对运营商的支撑系统来说,要彻底实现融合通信改造,仍然需要时间来改造/新建,以及磨合试错。

4.对运营商来说,融合通信对业务形成的冲击将大于预期。

如果变革仅限于信息、数据等环节,话音业务仍维持原状,则它与过去的飞信、飞聊等应用差别并不明显,难以撼动已经形成优势的微信。

如果按照官方说法,对通话、短信、联系人等全面融合并流量化,确实有望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但这也将带来另一个的问题:它不但将冲击短信收入,实际上也将革话音收入的命。

运营商将如何抉择?

四、无论如何,就我个人来看,融合通信是大势所趋,这本来就是运营商早就应该走出的一步。

【创客100编后】融合通信当然是趋势,可是我们也应看到,短信这项业务不光能为运营商制造利润,而且现今与微信等OTT应用也并非是替代关系。现在外界对于短信的分析解读,多站在个人用户层面,但短信在企业用户,特别是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信息告知上仍有极高价值。【责任编辑/刘佳庆】

王云辉是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科技工作室主任,新华社瞭望智库TMT研究总监,专注通信、科技、互联网乃至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微信公众号:keji_zatan 

来源:IT时代网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四个理由告诉你中移动放弃短信这样的解读大有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