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夏普会有机会打出翻身仗吗?

【IT时代网深度观察】去年卖楼的昔日日本家电巨头夏普有了新消息,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富士康CEO郭台铭在周六正式签署了价值35亿美元的收购协议,鸿海对夏普出资3888亿日元,换取夏普66%股权。成立于1912年的夏普易主姓郭,正式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不过,被收购后的夏普仍然能够保持独立运营,并继续使用夏普品牌。郭台铭甚至表示,要在4年内让夏普由亏转盈。那么,跟了郭台铭的夏普,究竟能不能够打出漂亮的翻身仗呢?

我们先来看看夏普目前的状况。

1912年创业以来,夏普的业务遍布世界26个国家,64个地区,业务线从收音机、手机、电视到微波炉、太阳能电池……而现在,却是年年亏损,按照夏普今年3月自己的预测,2015财年将净亏损1700亿日元,而此前的预期是盈利100亿日元。2014年整个集团亏损高达2223亿日元(约18.6亿美元)。去年还以1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的价格,把自己位于大阪市阿倍野区的两栋具有总部功能的大楼卖给了NITORI(似鸟)公司和NTT都市开发公司。

这几年,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家电巨头夏普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夏普涉足的领域很多,在电视、太阳能、手机、复印机和电子元器件、白电业务上都有核心技术。特别是作为其主业的液晶面板制造业务。它是全球液晶专利最多的面板厂,在技术上属于世界一流水平,是目前苹果的主要液晶屏供应商之一。这也是郭台铭一直看重夏普的重要原因。

但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夏普在液晶屏技术上的领先已经不具备太多的优势,现在的屏幕趋势是由三星引领的OLED屏。富士康在收购夏普后,最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让夏普保持在领先智能机屏幕制造商行列。

那么,夏普的机会在哪呢?

业内在分析鸿海收购夏普的时候,最多的推测是鸿海是因为苹果产品未来在显示屏上的调整。苹果在显示屏选择上的转变给鸿海带来了业务升级的契机。鸿海早就不满于只做最下游的富士康代工厂,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苹果代工厂的定位,随着供应链的成熟,苹果不再依靠单一的供应商,而是把订单交给更多不同的生产商。

而且,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降温,富士康也遇到了困难。从富士康电子今年的财报就能看出端倪,2015年富士康第一季度盈利增长率同比上涨了 56%。而今年1-2月综合收入为6182.5亿新台币(约1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55%。

所以鸿海一直瞄准着显示屏制造,以实现业务多元化,从代工业务进入利润更高的零部件生产业务。收购夏普将意味着富士康获得了苹果供应链的更大份额,而且它也让富士康在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中所占的份量加重。富士康相信它能借此实现更大的利润。

对于夏普来说,鸿海入主夏普之后,一方面可以借助夏普的技术优势快速进入供应链上游,一方面,夏普有了鸿海的财力支持,可以推动其在技术上的突破转型,并结合鸿海的生产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夏普在显示屏等业务上的市场份额。


在显示屏业务上,目前OLED技术上三星占据碾压优势,给夏普带来了机会。有消息称,iPhone在寻求硬件和软件上的创新功能,可能转而采用OLED显示屏,以保证新产品销量的增长。尴尬的是,目前OLED显示屏技术由三星主导,全球供应的OLED显示屏95%以上由三星生产。而三星的手机恰好是苹果手机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苹果开始使用OLED显示屏,面板供应链将是一个大问题。

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苹果当然不希望依赖三星提供OLED显示屏。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对于iPhone所需的显示屏,苹果目前还从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Inc.)、夏普和LG显示器公司(LG Display)这三家供应商那里采购。日本显示器公司和LG显示器公司目前都在加大对OLED技术的研发力度,并且密切接洽苹果,希望能够获得OLED显示屏的订单。

对于这一点,想要进入苹果零部件供应链的鸿海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了。

苹果、小米、中兴等公司的液晶屏采购收入占了夏普收入的四分之一,夏普当然不会甘心因为产品迭代问题从供应商队伍里被剔除。所以在OLED技术研发上,夏普也有一定的基础。

据悉,夏普公司已经拥有OLED相关技术,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尚未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技术,而鸿海的资金帮助将能够让夏普和鸿海未来一起争夺苹果的OLED订单。接受注资后,夏普将加速新技术研发,有2000亿日元注资将被用于开发下一代OLED面板。

接受注资后,除了在OLED面板上会有所突破,夏普独有的IGZO显示面板也被郭台铭看重。苹果从iPad Air起,后续的iPad包括最新的iPad Pro系列都采用了夏普的IGZO屏幕,但由于IGZO产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iPad系列的量产。鸿海控股夏普后,会同时掌握IGZO面板的生产,以富士康的生产规模优势,提高IGZO的产能,争取更多的代工订单并不是问题。

除了主业液晶显示技术之外,鸿海也将获得夏普的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业务。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家电企业在白电技术上的突破崛起,加上成本竞争力太低,日系家电在白电领域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东芝的白电业务被美的收购,三洋电器被海尔收购。而此次夏普被鸿海收购后,它的消费电子业务可能也会获得新的优势。

之前有消息称,鸿海计划把这些业务搬迁到中国大陆,通过降低制造成本来提高竞争能力,依托富士康的生产优势,说不定夏普的消费电子业务可能卷土重来。郭台铭已经表示,“我将向夏普提供全力支持,让其成为一个备受尊敬,世界一流的消费电子品牌”。在富士康的推动下,夏普将积极投身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包括智能电器和物联网等。

而且,鸿海入主夏普后,必然会改变目前夏普的管理层结构和管理风格。媒体报道中有一个细节,高桥兴三在周六签约仪式上表示,他希望富士康能将其激进谈判风格用于改进夏普产品上。“我会见了许多富士康员工,尤其是在最后的尽职调查和谈判阶段,”他表示,“对于他们的高效、快速谈判和决策,我感到惊讶。”这种高效的风格可能会为夏普混乱的管理带来向好的改变。


当然,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首先,对于收购夏普,鸿海的内部意见其实并不是那么统一,日媒就爆出过,收购夏普是郭台铭个人强力主张,其他高管自然无法反对。但很大一部分高层认为夏普是一个包袱。光从夏普的财务状况来看,夏普当然并不算一个上好的选择。在鸿海和夏普进行收购谈判的期间,夏普的债务问题就拖延了很长时间的谈判进程。

夏普历史上长期亏损,甚至在2012年陷入破产边缘,并且接受了主要合作银行的两次救助,瑞穗银行和三菱东京UFJ银行在去年通过注资,助夏普走出困境的同时,也获得了价值2000亿日元(约合114.8亿元人民币)的夏普优先股。

算一算,夏普一共背着大概5000亿日元,约合287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债务。据日经新闻报道,鸿海内部不少高管反对收购夏普,认为夏普将是一个包袱,不仅是鸿海管理层,外界也十分担心鸿海未来是否能够帮助夏普走出困局,夏普是否会成为鸿海新的财务包袱。

第二,决定收购夏普之后,鸿海是否能够成功跻身苹果Oled屏供应商链条的OLED量产需要很长时间。瑞穗证券分析师Yasuo Nakane表示,假如一切顺利,富士康和夏普开始供货OLED显示屏的现实时间是2020年。而苹果推出下一代新手机的时间就在今年,LG和日本显示器公司现在也在全力开发,五年后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谁都不好说。

第三,虽然鸿海入主夏普,但对于如何带领夏普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鸿海可能还没有计划好。外媒分析认为,鸿海显然还没有制定好帮助夏普走出困局的详细计划。鸿海之前的职业是做代工,富士康凭借它在中国大陆的众多工厂和数十万职工,成功做到了用低廉的成本生产美国中产阶级买得起的iPhone。代工不是一个高利润的生意,同时,它也不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生意。

做惯了代工的鸿海是否能够有足够的领导力和战略部署能力,能够带领夏普重新找回昔日辉煌,在物联网、智能家电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成为重要玩家,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如果鸿海不能够帮助夏普发生变化,就像郭台铭说的,全世界的竞争对手会“活吃了夏普”。

目前来看,当下鸿海对于夏普最主要的期待就是让鸿海占据苹果供应链更多的份额。对于郭氏夏普能不能打出漂亮的翻身仗,最主要还是要看鸿海在之后对于夏普的定位,郭台铭是不是有足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让夏普重回消费电子领域成为重要玩家了。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这个目标估计是实现不了的。【责任编辑/荆玉珍】

来源:IT时代网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郭氏夏普会有机会打出翻身仗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