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仍是个例,更多独角兽A股上市难点何在?

富士康仍是个例,更多独角兽A股上市难点何在?

富士康的上市可谓是羡煞旁人,2月1日上报招股书申报稿,3月8日就上发审会。单就招股书预披露更新这个环节,别的企业通常要排队半年,富士康只花了两周,证监会开出一路绿灯。而这几天,讨论热度较高的,也就是证监会要为新科技领域独角兽公司推出新政、让它们享受A股“快车道”的消息。

只是,在翘首以盼甚至已经在解除VIE架构的公司还是先不要高兴太早。在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富士康的上市经验并不具有普适性,对于体量比较小的独角兽公司来说,A股门槛依然很高。况且,现在政策还没有出台,落地还需时日。

近日,证监会开放对新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上市通道引发热议,2月28日,360成功回归A股;3月4日,富士康“闪电”进入审批环节,让不少人对中国独角兽公司登陆A股充满信心。

但这只是新政落地的开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符合证监会要求的“四新”行业(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的独角兽公司有28家,《财经》记者获悉,人工智能领域多家公司近期被证监会相关部门约谈上市规划事宜,但《财经》记者采访的一些公司对A股上市并未抱太大希望。

一家成立于2011年,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政策的放开并不意味着A股放开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要求,而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目前还处于大量投入的阶段,都还不具备盈利能力。这家公司此前已经制定了在香港或美国上市的中期计划。

新政策主要支持3类企业登陆A股:一是已经在境外上市的、有战略价值的企业;二是还未上市,已经搭建VIE架构,且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三是具备行业发展价值,还未上市的“四新”企业。

新政出台后,包括百度、网易、搜狗、58集团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已表态愿意回归A股。处于第二梯队的科技公司今日头条也表示如果政策允许,会考虑国内资本市场,但对于体量更小的独角兽公司来说,似乎机会并不大。“第一批受益的应该是那些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前述独角兽公司负责人说道。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不少独角兽公司都制定了近三年IPO的计划,但新政下,独角兽公司登陆A股的阻碍仍然明显,而对于其中不少公司来说,去海外上市也不轻松。

富士康具备普遍性吗?

3月4日下午,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发布一则工作会议公告,公告显示发审委将在3月8日对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会进行审核。

富士康2月1日公布招股书申报稿,仅用23个工作日就进入审核环节,富士康的上市周期可能只需2个多月的时间。这一时间表大大打破了此前记录——2017年中国公司IPO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3个月,再往前,平均审核周期高达3年。

而且,截止富士康申请上市时,公司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也存在重组前扣非净利润为零等硬伤,但证监会确实开了“绿灯”。

今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作为上市承接地的沪深交易所也表态,“拥抱、迎接、支持新经济企业。”

富士康正在努力从一家制造业公司向智能公司转型,今年2月,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公开场合表示,富士康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球创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而不仅只是一家制造公司”。

富士康IPO的闪电审批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政策利好的表现,也让智能制造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们看到了机会。

对于科技独角兽公司来说,能在A股上市利大于弊。智能语音领域的准独角兽公司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告诉《财经》记者,人工智能类公司需要长期的市场以及资金支持,A股新政能够刺激这类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平安证券分析师闫磊在今年3月的研报中写道:如富士康能够成功在A股上市,不仅能够为自身的转型提供资本支持,进入IPO快速通道也表明国家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重视。

不过,富士康和科技领域尤其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有着本质性的不同。A股上市的一个重要门槛是,申请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良性的盈利水平是能够在A股上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富士康的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至2017年,富士康营业收入分别为2728亿、2727亿、3545亿人民币,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44亿、144亿、159亿人民币,远高于不少A股可比上市公司水平。

拟IPO的独角兽公司中,目前A股上市呼声较高的今日头条2017年收入在170亿人民币左右,已经实现盈利。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但更多估值在几十亿美元左右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全年收入大多在2亿人民币左右,但成立时间均在近6年间,仍处于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早期,绝大部分都还未实现盈利。

国内一家最新估值约50亿美元的智能制造独角兽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新政出台后,公司确实有所考虑,但这家公司近三年的盈利并未达到A股上市要求,“但目前上A股的限制仍然很多。”

新政策出台到彻底落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李志飞强调,新政能否发挥最大价值,最关键还要看如何落地。

政策出台是第一步,后续还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证券行业的内部适应,再落实到审批和推进环节,而其中最难的一步是如何在弱化短期盈利能力的同时,评定一家公司的真实价值。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表示,A股此前对于公司IPO的审核条件比较严格,但这是一套已经成型的公司价值判断标准,“要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需要各方的配合,也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现在才刚刚起步。”

目前看来,富士康的快速审批只是一个特例,而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独角兽公司来说,不仅A股上市道路漫长,海外上市同样也不轻松。

AI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公司近几年对商业化非常重视,正在积极准备IPO,但“不一定会选择A股,毕竟不是人民币结构。”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接受《证券日报》有关科技公司A股上市的采访时强调,“我们只负责把路修好,愿不愿意开车是市场的事。”对于“修路”的时间表,他表示:“要看修什么样的路,修土路快得很,修高速公路就很慢,我们就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抓紧修路。”

目前尚未有证券监管方面对于具体政策调整的权威信息发布。

海外上市仍存未定之数

中国科技公司赴美上市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相比A股的严苛要求,海外上市对公司的要求较低,尤其是在公司盈利能力和审批等待时间上。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净资产在600万美元左右,并且有3家券商愿意为股票做市,即可启动IPO,大部分符合条件的公司在4到6个月即可完成IPO。

在这样的现实下,近年出现了中国科技公司的海外上市潮,这让不少科技公司在创业之初,就瞄准了海外上市的目标,形成了美元结构,逐步适应海外上市的规则。

尽管门槛相对较低,对于不少国内的独角兽公司来说,问题依然存在。

以AI领域为例,2017年AI安防热潮下,包括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在内的多家AI视觉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转型安防方向,在中国,安防是一个与政府强相关的行业,安防行业的订单大多来自于地方政府。

而这样业务模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海外上市的节奏。一位AI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表示,这些公司去海外上市问题不大,但上市之后,在技术交流上会受到限制,此外,“做安防,尤其是视频监控业务,在海外市场会有一定的舆论压力。”

杨歌认为,如果确实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剥离相对敏感的视频监控业务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具体如何操作,要看公司具体的计划。”他认为,这并不容易。

从将人工智能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到A股新政,科技领域创业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政策利好是大势所趋。包括AI在内的多个新科技行业也都已经从持续单向投入,逐渐步入获得商业化回报的阶段,如今,也到了真正考验科技公司价值的关键时刻。【责任编辑/卫安】

(原标题:富士康仍是个例,更多独角兽A股上市难点何在?)

来源:财经杂志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被特朗普称作“世界第八奇迹”的富士康项目 尴尬了
台积电、富士康等被施压:要求业务搬出中国?
苹果代工另有其人!富士康惨遭冷遇,郭台铭后悔了?
富士康取消部分国庆假期 24小时加紧生产iPhone 12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