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风波中的高瓴资本:张磊“信仰崩塌”

刚刚过去的“六一”,高瓴资本迎来了自己的17岁生日,并收获了一份不太“美好”的礼物。

6月1日午间,一条消息在投资圈内迅速传播发酵:高瓴正在进行无差别裁员,裁员计划是“消费组全裁,TMT组优化以及转去看科技”。

受该传闻影响,A股消费板块当日午间开盘不久后迅速跳水回落。随后高瓴出面辟谣称,“公司大幅裁员信息不实”,消费板块跌势得以放缓,并于尾盘逐步拉回。

且不论此次高瓴辟谣的是“裁员”还是“大幅裁员”,单从市场“闻风而动”的敏感度,便足以窥见其影响力之大。

公开信息显示,高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创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秀的投资基金之一。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在创投圈内,高瓴是被视为“投资风向标”的存在,其一举一动都能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最近几年,高瓴及张磊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次数变得越发频繁。不过,相比起早些时候盛行于资本市场的投资佳话,近一年来,二者更多是在“谣言”中露面。

除了此次裁员传闻之外,今年4月左右,坊间传闻:高瓴正在逐渐撤出中国,未来重心将放在新加坡和日本,张磊本人也已搬到新加坡;3月,网传“高瓴亏损超300亿美元被清算”;去年8月,“张磊被边控”的消息不胫而走。

目前,除了“公司总部及创始人迁往新加坡”一事还未被证实之外,其它传闻都已被高瓴辟谣。不过,世人最怕的,莫过于“狼来了”的故事。

早年间,凭借“重仓中国”的投资传奇,张磊被投资者捧上神坛,高瓴也得以成为业界翘楚。但如今,有关二者从中国撤退的消息却频频传出,这背后的信号,危险又敏感。

至少从表象来看,撤退传闻,或与高瓴近年来惨淡的业绩表现有关。

折戟三大资本市场

2021年至今,一场关于中概股的“围剿风暴”,从大洋彼岸席卷至中国资本市场。很难估量这场“血洗”到底波及了多少企业,又有多少投资机构与散户失陷其中,不过,以“重仓中概股”闻名的高瓴资本,显然无法置身事外。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高瓴在美股市场共持有64只股票,持仓市值为47.87亿美元。这一数据,相比2021年四季度的64.75亿美元,缩水16.88亿美元,环比减少26.07%;相较于2021年二季度的97.14亿美元,可谓直接腰斩。

据财熵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13日,高瓴最新一季度的前二十大重仓股中,除了唯品会(VIPS.NYSE)在年内录得18.57%的涨幅之外,其他重仓股今年收益均告负。其中,中概股天境生物(IMAB.NASDAQ)以超8成的下跌比例高居跌幅榜榜首;而高瓴的第一大重仓股百济神州(BGNE.NASDAQ),年初至今已下跌超过50%;即便是在年内取得正收益的唯品会,其股价相较于一年前的最高点也相去甚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无差别的围剿风暴面前,高瓴并未对中概股完全丧失信心。财熵注意到,高瓴在一季度期间对京东(JD.NASDAQ)、唯品会等个股进行了加仓,同时新入了滴滴(DIDI.NYSE)、满帮(YMM.NYSE)、富途(FUTU.NASDAQ)和大全新能源(DQ.NYSE)四只中概股。不过与此同时,高瓴也大举甩卖了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且清仓了拼多多(PDD.NASDAQ)。

除了美股之外,高瓴在港股及A股市场的表现同样不甚乐观。

据财熵不完全统计,最新数据,高瓴在港股共持有40只个股,其中有九成在年内录得下跌,半数跌幅在30%以上。

A股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高瓴(包括旗下子公司)重仓持有的14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持仓市值达508亿元,较2021年年末的602亿元缩水近100亿元。

谈及高瓴在A股的投资,格力电器(32.350,0.71,2.24%)(000651.SZ)显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财熵在《“空调大王”格力大溃败,董明珠还能霸气得起来吗?》一文中,曾复盘过高瓴与格力的联姻:2019年,高瓴旗下基金“珠海明骏”受让了格力15%的股份,这场耗资超400亿元的国企混改,令高瓴成功跻身为格力的第一大股东。

但在那之后,格力的股价如坐过山车般跌落,截至今年6月14日收盘,格力股价已经跌至31.64元/股,与当初46.17元/股的受让价格相比,浮亏超三成。若不计算分红,高瓴此次投资至少亏损超百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当初高瓴投资格力的400亿资金并非完全是自有资金,其中有一半来自银行贷款。为了偿还债务,珠海明骏将其所持有的格力股份全部质押了出去。根据Choice数据显示,珠海明骏2021年5月质押的7.22亿股已跌破34.05元的平仓线。按格力的说法,珠海明骏的债务融资虽不涉及平仓风险,但倘若质押率持续飙升,珠海明骏或将面临提前偿还本息的风险。

豪赌腾讯京东“封神”

当然,上述这笔债务与目前高瓴的体量相比,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据彭博社报道,高瓴2021年资产管理规模为6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多亿元。一般情况下,私募基金管理费在1%-2%,以此计算,高瓴每年收取管理费至少也有几十亿人民币,这已经超过了许多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

从2005年最初的2000万美元扩张到现在的600多亿美元,高瓴用了17年的时间。

与众多千亿级别的投资机构、顶流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类似,在成名史上,至少要有几笔为人津津乐道的投资,才会获得投资人的追捧,高瓴及张磊也不例外。

高瓴最为人口口相传的,莫过于张磊在2005年几乎“all in”腾讯(00700.HK)的豪赌,以及2010年投资京东时喊出的“要么不投,要投就投3亿美元”的壮语。日后这两家互联网巨头的成功崛起,洗清了张磊“钱多人傻”的污名,验证了其独特的眼光和魄力,同时也奠定了高瓴在投资圈的神话地位。

某种程度上,张磊就是高瓴的代名词。即便如今高瓴已然成为业内顶尖机构,还是很少有人能够叫得出张磊以外其他合伙人的名字。

张磊出身于双职工家庭,年少时期便博览群书,从而建立起缜密的逻辑思维。在中国人民大学期间的实践经历,令其习得深入调研的方法;而在耶鲁大学的求学,尤其是师从投资教父大卫·史文森的经历,则成功塑造了其“think big,think long”的价值投资理念,成为其专业投资生涯的启蒙。

2005年,张磊回国创办了高瓴,定位于做具有独立视角的长期投资者。“长期”,往往意味着投资成绩需要一定的时限才得以检验,这或许注定了高瓴的“大器晚成”。

在2010年投资京东之前,成立仅5年的高瓴极为神秘低调。财熵注意到,2017年之前,高瓴的百度(09888.HK)搜索指数从未超过1000;而在2017年年底,这一指数却直冲云霄,搜索热度一度飙升至4000。

也是在2017年,高瓴联合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的智者创业,以531亿港元的对价高调私有化“一代鞋王”百丽国际。这起港交所史上最大的私有化交易震惊了投资圈,也令高瓴及张磊为整个业界侧目。

2019年之后,高瓴的热度更上一层楼。

2019年,高瓴狂砸400亿拿下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席位,引发业内轰动。当然,除了这一大手笔交易外,这一年里,张磊活跃于各大论坛、峰会,也为高瓴贡献了不少热度。

2020年年底,张磊出版了一本名为《价值》的书籍,这本浓缩其15年投资心得的投资札记,经马化腾、雷军等多位商界大咖力荐,在投资圈广为传颂。

而高瓴这个名字,也在过去几年里被众多散户奉为圭臬。

时间的朋友or 估值的朋友?

若非近两年来形势转向,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加剧,高瓴的神话或许还将得以续写。也正是因此,坊间质疑,高瓴此前的成就,不过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诚然,高瓴一路走来,确实踩准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节拍——200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江湖初定,网民数量首次破亿,互联网企业掀起第二波出海上市热潮,诞生于资本浪潮中的高瓴,乘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东风,开始扬帆启航。

此后十余年,高瓴沿着创新驱动的中国产业变革,相继涉足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科技、电商等新兴领域,同时深度参与了中国传统消费及制造业产业升级。

随着2017年之后资本市场步入价值投资新时代,医药等行业迎来政策催化,高瓴十多年的耕耘布局终于迎来丰硕的收获。尤其是2019-2021年期间,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展现出了极大韧性,这使得拥抱核心资产、行业龙头的高瓴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财熵注意到,2017年6月,高瓴管理基金规模不过300亿美元左右;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突破了600亿美元。“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集团(600690.SH)创始人张瑞敏多年前的这番话,置于高瓴身上或许并不为过。

当然,时代的红利只是造就高瓴和张磊传奇的必要条件,“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坚守长期价值主义”,或许才是高瓴领先于其他竞赛者的能力基底。

正如张磊所言:“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理解潜藏在巨大势能中的关键行业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高瓴带来的深远意义或不止于此。创立之初,高瓴就将自己定义为创业公司,企业便是其孵化的项目。多年来,高瓴从二级市场起步,逐步渗透到PE(私募股权投资)和VC(风险投资)市场,覆盖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从最初发现价值,到之后增加价值,最终落脚于创造价值,高瓴在一艘艘扬帆远航的企业巨轮上,扮演着“大副”的角色。

如2008年,高瓴指引蓝月亮(06993.HK)转型洗衣液,并在2010年与2011年先后注资加持,成功助其成为国产洗衣液第一品牌。而蓝月亮的崛起,更是促进了中国洗衣行业向“液时代”的跨越。

又如2014年,高瓴促成了腾讯与京东的合作,令京东成功实现从PC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改变了当时阿里巴巴(BABA.NYSE)一家独大的局面,对日后中国电商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高瓴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与经验,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当前发展阶段和长期趋势的全方位支持,包括数据化、智能化改造等,进而为社会创造价值。百丽国际与公牛集团(603195.SH)就是典型的案例。

当然,高瓴也不是万能的。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提及格力电器时写道,会帮助格力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华丽升级。然而时至今日,高瓴似乎还没有太多的动作。从业绩来看,格力2020年、2021年净利润增长分别为-10.21%、4.01%,明显逊色于同期的美的集团(000333.SZ)。

而作为一名“大副”,高瓴也极其擅长“见风使舵”。

在2020年年底出版的《价值》中,张磊还在强调“医疗医药行业具有非常长期的投资赛道,而且可以构建出一条又深又宽、持续创新的动态护城河”,却在次年医药白马遭遇估值回归时,相继减持了爱尔眼科(300015.SZ)、凯莱英(002821.SH)、泰格医药(300347.SZ)、恒瑞医药(600276.SH)等重仓药企。

2018年,张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甚至于高瓴在2020年领投了猿辅导总额达10亿美元的融资,将原本火热的在线教育市场一度推到了顶峰。然而仅一年之后,高瓴却从好未来(TAL.NYSE)、一起教育(YQ.NASDAQ)等教育中概股中悄然离场,直到“双减”风暴来临,人们才恍然大悟。

2020年,良品铺子(603719.SH)上市后业绩变脸,当年净利润增速从前一年的43%降到不足1%,2021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而当初说好了“坚定支持”的高瓴,在良品铺子股票解禁期满后便开始火速抛售,算上今年的减持计划,高瓴对良品铺子的持股比例从原本的11.67%降至1.51%,离清仓仅一步之遥。

曾经,高瓴自诩是“时间的朋友”,如今看来,或许“估值的朋友”这个称呼更为贴切一些。【责任编辑/江小白】

来源:财熵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撤退风波中的高瓴资本:张磊“信仰崩塌”
高瓴继续加注芯片半导体 近期投资导远电子、星云智联
舆论漩涡中的张磊和高瓴资本
高瓴大手笔减持京东和哔哩哔哩 又悄悄买回这只股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