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变现,“声”价成自媒体人的“微创业”之光

【IT时代周刊特别报道】(记者 周冬乐)这是一个人心浮躁却不乏梦想的时代,许多人不甘于体制的束缚,试图以独立的声音表达自我观点。当自媒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潇洒之旅,却在变现的道路上踌躇不前。如果说,文字是大多数自媒体人的保守选择,声音却并非一场激进,因为它能够带来“滴水”般少量成本的同时,还之以“涌泉”般的回报。

自媒体的发展自今年初发展到顶峰后,影响力变现的问题就成了拦在行业发展前的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当自媒体人无论以广告或软文的方式通过自己的用户传达企业信息时,都会存在着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写作和营销的合一性会对自媒体人影响力产生致命性的伤害。如何让自媒体行业走出困境,保持发展活跃,成为自媒体平台和自媒体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随着传统媒介的没落,互联网颠覆了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同样,广播电台也不例外。没错,本期的特别报道就是要带大家进入一个声音与互联网交融的世界——互联网音频平台。无论以歌单样貌呈现的云音乐,还是以聚合为优势的蜻蜓FM,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多后来者涌入的互联网音频行业,差异化是安身立命之本。坚持内容为王的喜马拉雅,则是率先重新定义了自媒体人的“微创业”。随着喜马拉雅成功获得1150万美元的 A 轮风险投资,成为中国互联网音频行业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融资个案,音频变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么,作为音频分享行业的UGC平台,在致力于拓展自媒体表达手段上做出一系列有益尝试之后,是如何实现自媒体群体的商业化转身的?为了探索音频变现的秘密和有声自媒体的出路,IT时代周刊专访了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和陈小雨。

点播模式下的UGC和兴趣社区

喜马拉雅组建于2012年8月,比蜻蜓FM晚起步一年多,但如今的活跃用户规模却已超越了后者。据第三方数据统计,喜马拉雅的活跃用户已经是同时起步的荔枝FM的五倍以上。庞大的用户流量为喜马拉雅吸引自媒体入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余建军介绍,喜马拉雅平台上典型的草根主播,只要半年时间单期播放量就可以做到六七十万,一年广告价值两百多万,这还是在尚未引入粉丝经济的情况下。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区别于所有其他平台最不一样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强调用户创造内容,即UGC的模式;二是产品本身的社交互动,将节目转发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即是社交化元素。与视频秀场9158和YY上网络夜总会式的直播不同,喜马拉雅参照传统的广播电台重新定义和发明,也就是互联网点播的方式。“虽然直播的互动性较好,但因为主播和听众必须同一时间传播和接受,匹配效率低,而喜马拉雅的点播、关注加推送的方式,就大大提高了传受双方的匹配效率。此外,侧重媒体属性也保证了优质内容。”余建军说道。

当然单凭点播式媒体属性,对于自媒体人的诱惑还不足够,这样的平台很容易做,也不乏“后浪推前浪”的竞争者。那么喜马拉雅对自媒体人真正的吸引力在哪里?这就要谈到其服务方面的四大利器了——前台客户端,营销推广,后台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商业化服务。

“自媒体能做出好节目,却没有营销推广能力。”余建军这样解释平台在营销推广上的价值,“喜马拉雅已经有六七千万的营销激活量,每天增加二三十万的新用户,而这么多用户可以给自媒体人做出很好的推荐。在苹果App Store上(喜马拉雅)连续一年(占居)总榜五六十名(位置)、分类榜第一的位置,也成为节目主播的流量推广资源。”

有声自媒体的商业化变现

“我觉得(某某)果园的水果是上天赐给我最美好的礼物了。”“那我呢?”“你是上天……”这是喜马拉雅上脱口秀《段子来了》的一期十五秒广告,更像是一个精悍短小的段子,用户并不反感,主播还能分到钱,何乐而不为?这就是缘何在喜马拉雅平台上,节目制作者可以从单纯的兴趣转变成持续性经营的动力,“微创业”就从这里开始。

事实上,喜马拉雅的商业化进程比他们想象中快得多。当品牌做出影响力,就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会找上门来。虽然APP上线不过一年多时间,本来是聚焦用户的元年,喜马拉雅却提前走上了商业快车道。

“就像当年的淘宝要培养一百万个卖家,喜马拉雅与自媒体人是共荣共生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战略合作伙伴。”喜马拉雅有专业的广告销售团队,相比自媒体,余建军认为平台的优势便是引入品牌广告主,“自媒体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做一个App,在推广和开发上亲力亲为,而在喜马拉雅上,自媒体人只要保证内容生产并与粉丝互动,流量和收益也就顺水推舟。”类似于淘宝、起点和YY,这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慢慢将人从单位里组织里解放出来,并且不用担心内容生产与市场经营相融的混乱。“自媒体更依赖于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相当于智力资本,实现市场化变现。”陈小雨补充道。

如果内容创作者与广告主产生紧密关系,必然会对内容的公信力产生怀疑。这也是现在大部分采编经营一体化自媒体的弊病所在。如果让第三方来推动市场化运营,由专业的团队来配对,而非媒体人自己去实现商业化,便保持住了内容的公信力。陈小雨认为:“公信力是自媒体人长期生命力所在,必须保持内容长久为受众服务,而不是为其它(广告主)目标服务。媒体原则上的内容与运营分开,也印证了喜马拉雅所坚持方向的正确。”

对比自媒体人以文章的呈现方式在量上大行其道,音频的商业化却要好很多。虽然文字能一目十行扫过去,但对用户来说,在阅读成本降低的同时停留时间也大大缩短,对商业广告的接触时间也就寥寥可数,商业价值自然就会变低。而作为自媒体鼻祖的“罗辑思维”,用视频和音频来表现,商业化程度就相对较高。

然而与文字相比,音频的门槛似乎看上去挺高。从传输介质上来看,文字肯定是自媒体人生产成本最低的途径,在量上毫无疑问将占据持久的永远的No.1地位,但同样内容的商业化机会肯定不如音频。陈小雨坚持:“音频一定是自媒体人创业的蓝海,所谓的“微创业”就是借由这样一种劳作来获得相应的回报。离回报更近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声自媒体最好的选择肯定是音频,因为再到视频时,整个制作成本会直线上升,它更偏向团队创作,难以实现个人采编播制一体化。”从目前的自媒体行业现状来看,在数量上文字最多,音频其次,视频最少;从商业价值来说,视频最高,音频也比较高,但制作成本却低了太多。

移动互联网赋予的机遇和挑战

据陈小雨透露,国内大型电台很多都到过喜马拉雅进行交流考察,回去后有的就推了自己的App,然而在苹果商店分类榜的TOP1000都上不去。余建军则表示,很多传统广播电台做出的产品甚至一用就闪退,技术上的漏洞非常明显,运营推广的问题更大。“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用商店中,整个苹果已经有上百万的App,总榜单上面只有TOP150,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App都没有机会在榜单上露脸,这种情况就没有移动的增量用户,所以很难发展起来。”陈小雨告诉IT时代周刊,“术业有专攻,一个项目做起来需要顾及很多维度的事情。传统媒体做一个App很容易,但让更多用户去使用并依赖就很难了。就像PC时代,哪个媒体没做过互联网,但哪个做出来了?”

国外互联网音频前辈SoundCloud六年才积累下5000万用户,而喜马拉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到了,为何?余建军承认,SoundCloud发展的年代在PC时代,周期比较长与发展阶段有紧密关系。而喜马拉雅的成长处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迸发的阶段,智能机的出货量急剧上升,处于历史更替的风口。当然,这一高增长也与喜马拉雅各品类的执行力不无关系。

PC时代,很多声音控的主播就基于个人爱好在生产大量节目,却终究无声无息,不被重视,这受到PC使用场景的影响很大。广播的没落与复兴,都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开车时不能看画面不能阅读文字的特殊场景下等一系列场景中,广播就成了无可替代的产品。同样,移动智能手机爆发性普及,方便了人们利用移动中的碎片时间获取各种信息,尤其当眼睛被占用的时候,“听”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陈小雨认为,“从大屏幕到小屏幕,移动互联网的载体越来越普及,当每一天的疲劳导致了无数人弱视,大量的眼睛疾病肆虐,音频对缓解眼睛过载就开始发挥效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在这一点上,两位创始人的观点很相似,余建军的眼里,听是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把原本浪费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这是其它媒介方式无法替代的。这也就是为何传统媒体集体衰落时,通过声音作为介质的广播反而得到复兴。

是机遇也是挑战,喜马拉雅作为新兴的音频行业形态,未来也必然面临监管与规范上的问题。在版权上,虽然互联网音频平台已经获得一些广播台的授权和一些个人作品的有声版权,但对于改编的度以及尚未获得原著许可便出现的有声作品,或许未来会经受与文字版权一样的历练,或许也同样会上演视频网站拿UGC模式打马虎眼的戏码。当然就像陈小雨所说,这个行业处在一个早期阶段,并不能完全靠砸钱,很多事情不能靠钱来解决。当主播更多把自己的兴趣、资源等与平台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用这种方式共同发展,才是推动行业前行的不竭源泉。【责任编辑/周冬乐】

来源:IT时代网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音频变现,“声”价成自媒体人的“微创业”之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