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速度的正面与反面

【IT时代网编者按】作为创业公司而言,小米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在雷军的领导下小米发展到现在从手机到到涉及各行各业的生态圈。有人说,小米未来的路还很长,也有人说小米已经开始下滑了,孰是孰非还是需要看个人看法。

这篇文章写于两年前。当时对于小米的判断,目前来看基本还算准确。非摩擦经济是供给学派的分支,主要专注于商业竞争层面,其来源于计算机理论。

再加两句新的观点:

小米现在问题在于“生态圈”的虚张声势。究其原因,在其走反向工业化道路的时候,并没有及时补足技术短板,从而无法形成以技术为核心诉求的智能硬件产业的竞争优势。

反过来,由于芯片这种核心技术能力的缺失,导致了小米在搭架生态圈时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点,我相信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毕竟当初大家都把miui看做了小米生态能力支点。

miui是人机交互的界面,不是技术上的标准。这一点可以看苹果的Homekit。苹果做的就是提供底层芯片和接口标准,具体内容则有平台之上的各大厂商来做。最后实现交互的时候,才需要通过iOS。

当生态能力不足的时候,单品销量下滑就显得很可怕。而技术文化又是一种相对长时间的积淀,靠买买买肯定是不行的。但我并不看衰小米。其实,以小米现在的渠道能力和整合能力杀入到笔记本市场,机会还是蛮大的。

小米的崛起几乎成为了互联网思维的脚注,事实上,就“互联网思维”本身而言,是有其理论源头的,即非摩擦经济理论(这是勒维斯在1997年提出的)。小米的成长是可以完美诠释这个理论的。

我总结了非摩擦经济的几大要点:

1、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供应商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这种摩擦或者生产的滞后,给传统市场带来周期或者不稳定性。古典经济中,需求下降,价格也下降,迫使供应下降。在非摩擦经济中,供应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所谓摩擦,就是需求阻碍了供给。

2、边际收益递增,正反馈机制。要么主流,要么淘汰,没有中间道路。用户吃得越多,越感到饥饿。主流化一旦发生,便没有退路,就迫使你必须不断增长市场份额,直至饱和。

3、学习,也就是迭代。不断通过收集特殊信息进行学习,改进现有产品。学习的技术能力大于物质能力。学习之所以很快,是因为学习被用来改进自身

4、要追求终端速度。终端是人,非摩擦经济中的变化速度不是以技术来衡量,而是以人的周期。

5、遵循价格学习曲线,而不是性能学习曲线,也就是摩尔定律。

6、成立数字化集团,追求价值链一体化

7、价格和质量双管齐下,价格战是必须的。

8、快速建立品牌,卖品牌而不是卖产品

9、确立社区意识

10、利润递增和利润递减会同时存在,并且起到互补作用。利润递增可以延缓利润递减产生影响的时间。

11、市场份额是衡量竞争者战术力量的尺度,收入是衡量产品竞争实力的尺度

12、颠倒效应:利用速度来增殖。在短时间内,既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13、产品的价值与其倍时成反比,一个产品的市场份额若不能在时间量表规定的阶段里翻一番,便毫无意义。

把小米的成长路径套进去,会发现几乎天衣无缝。小米早期还是处于摩擦模式,先用“发烧友”的概念探测特定市场,在品牌概念被充足赋予的时候,小米及时推出了红米。我一直认为,红米是一款让整个中国手机行业郁闷的产品,带着品牌冲刺市场份额,一方面让深圳山寨机出局,一方面让国产品牌手机几乎没有了退路。

有很多人说,小米的红米是在破坏其“发烧”的品牌精神,或者说现在的小米用户和最开始的小米用户不同。其实,这个悖论在任何厂商那里是一定会存在的,即使是拥有真正粉丝的苹果。

在互联网时代,市场份额是表象,速度才是真相,这个速度就是人的变化速度。并不是说人的速度是被技术更迭的速度带起来的,而是说人天性中就有多变性,是被技术勾引出来了,这就是海德格尔说的技术的“解蔽“功能。

小米也是最早认识到“迭代“重要性的国内厂商,虽然魅族更早,但是魅族的速度一直是个问题。所谓迭代,就是非摩擦中的“学习”。厂商从用户那里获取需求,本质并非在满足用户,而是降低自己的成本。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

雷军接招董明珠,你可以看做是秀,但是要想到,这应该也是雷军给小米设定的一个倍时速度。这个速度一定是短于五年的,比如三年。

当担负市场份额的红米和主打品牌精神的小米手机并存的时候,一定也是非摩擦和摩擦模式并存的。小米3手机的降价是必然,需求在降低,价格也要降低,这时遵循的就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了。这是一个经典的产品战略组合。小米手机主打细分市场的时候,会遇到市场天花板,红米出现后就是一个新的报酬递增点,这样为小米手机赢得了价值衰退的时间。

总的来说,小米是一个典型的非摩擦厂长路径,但是我对其还是有两点质疑:

小米式的互联网思维有两个独特之处:传播,用户。前者被称为传播产品化,后者被称为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很虚弱,小米说的粉丝和苹果说的粉丝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小米的粉丝就是屌丝,屌丝就是价格导向,不存在所谓的品牌忠诚度。而且,由于安卓的开放性和小米在制造业经验的不足,很多环节都依赖于外部。这会大大削减控制力。小米的供应链曾经一直被质疑,假如供应链环节造反,大家看到有利可图,打出比红米还便宜的产品,粉丝经济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传播产品化,可能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借鉴意义更大一些。

其次,小米做生态产品是否过早?比如电视。小米的手机系在还没有稳固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之前,或者说在任何一款产品取得相对安全的有利市场竞争者份额(勒维斯认为这个份额大概是26.1%)之前,这个动作并非必要。

其次,我不认为用户会为厂商打出的“生态“概念买单,生态对于用户来讲,是一个“体外”概念,他更多会寻求单品价值,而非生态价值。智能家居喊了十多年了,没见起色,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责任编辑/于德浩】

来源:管理学人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小米速度的正面与反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