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未来20年,中美科技竞争关键在人口,中国有更大优势!

人口与经济:人才是创新力

现在的中国已经过了廉价劳动力需求阶段,进入到追求创新性劳动力的阶段,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开展竞赛。而未来中国的人均收入能提升到多少,跟创新力是直接相关的。

大约30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Romer)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的基本逻辑是,人口规模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从事科研和创新的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将为全社会所用,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所以,想弄清楚中国有多少创新潜力,还需看人口。

有多少人,经济就有多大规模

人口会带来经济当中的规模效应。所谓的规模效应,就是你生产的东西越多,市场越大,那效率就越高,每个东西的成本也就越低,企业的收入就越高。最明显的就是制造业的规模效应,研发、设计一个产品,一旦量产,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而近些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互联网产业,也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比如一款服务类app、电商、网络媒体等。如果是社交网络的话,那大国的优势就更大。如果是人工智能的话,大量的数据则可以训练你的算法。

一个产品需要1000万客户使用才能达到一定规模效应,被打磨得比较成熟,同时也将实现规模化的盈利。当在一个5000万人的小国,需要20%的人使用该产品,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但在比如10亿人的大国,只需3%的人口,就可以实现。

在大国这个实验场,可以更早地达到产品的成熟。当产品成熟了以后,也能实现一个好的营收,那企业就有财力去把产品复制到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在美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一种规模优势。中国也一样,采用这种模式能非常快速地实现商业化,然后复制到其他国家。

可见,大国的优势非常大。

我们可以看得更长远一些,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一个文明之所以先进,就是因为它的科技更加先进,这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想成为创新中心,必然要成为交流的中心或者叫“交流的枢纽”。

这张图是地球上降雨量的分布图,红色的部分是降雨量特别丰富的地方,蓝色是降雨量少的地方,绿色的是降雨量适中的地方。

人类的起源是在东非,已经经过了基因科学的认证。那东非有何特别之处?

东非是热带地区唯一一块绿色比较大的地方,降水量适中,而且东非有大片草原,人类方便迁徙,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流。所以,东非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人类发源地。

后来人类进一步发展,不光可以生活在热带,也可以适应温带地区了。这样,他就可以从非洲迁到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当时的交流中心,就是在两河流域。

随着人类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可以利用有效的航海工具,在地中海进行航行,枢纽地就再次迁徙到了地中海的中心,所以希腊和罗马地区,成了人类的一个创新中心。

再后来,人类又可以跨洋进行航海了,西方发现了新大陆,这个条件使得人类的交流与迁徙的枢纽又发生了变化。

如果大西洋变成一个高速公路的话,那人类交流的中心就是迁徙到了西欧。这就解释了为何人类后来的科技发展和工业文明会发生在一些小国,先是荷兰,后来是英国。

而现在,飞机成了主要的跨地区旅行工具,哪个国家最开放,能够跟全世界交流,同时它本国的人口也多,就会成为枢纽中心。

总结人类创新中心的几次迁移,大概如下:

1.东非热带草原

原因:降雨量适中,地形适合迁徙和交流

2.欧亚大陆-两河流域

原因:人类生存能力增强,适应了温带气候

3.地中海中心-罗马希腊

原因:技术发展,出现航海工具

4.西欧-荷兰、英国等

原因:西方发现了新大陆,可以跨洋航行

5.哪个国家最开放,就成为新的枢纽中心

原因:飞机成为跨地区旅行的工具

人凑在一起,才能搞出新东西

想象一下,在硅谷的夜晚,餐馆和咖啡馆里坐满了身穿休闲服装的工程师,他们讨论着下一次的技术突破和创业机会。

人口能够为创新带来集聚效应。集聚效应,是指如果一个地方集聚了很多人才,它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化学反应和更高的创新力,因为人和人面对面深度交流能够促进创新。

在美国,几乎一半的风险投资都投到了硅谷,那里诞生了许多高科技公司,包括谷歌、思科、惠普、苹果等。而且,这些高科技公司离得也非常近,使得科技人才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流动变得非常容易。

近年来在互联网和软件技术领域的创新,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的人才合作,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大城市的创新优势。

所以即便硅谷的房价要比小城市高很多,全世界的科技公司和人才还是愿意去硅谷。同样的道理,即便北京的房价要远高于二线城市,中国的媒体和文化从业者还是会聚集在北京。

现在全球的创新热点是非常不平衡的,就在几个主要的区域,那些地方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人才。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可能会培育出世界级的创新中心。

越是年轻的国家,创业活力就越高

一般来说,创业最好的年龄是在30岁左右,其实科学家也是,他最具创造力的年龄也是在三四十岁左右。

美国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Benjamin Jones)分析了过去100年中300项最伟大的发明,其中72%是由年龄在30岁到49岁的发明家发明的。在这72%中有42%是由30多岁的人发明的。

伟大发明创造者的年龄分布

伟大发明创造者的年龄分布

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大量30岁左右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很有帮助。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正在迅速老龄化,那么潜在的年轻发明家和企业家就会变少。所以在创新创业方面,就会产生人口结构效应。

比如日本,日本现在最好的高科技公司还是二战前后创办的,而美国最好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是新的公司。

在历史上日本企业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它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非常有创造力,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发明,如随身听、数码相机和游戏机控制台。

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在互联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通讯科技等领域完全被美国和中国企业超越,导致日本经济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一直停滞不前。

为什么日本缺少这样的高科技创新的公司呢?不仅仅因为日本是小国,不具有前面提到的人口规模效应,还与老龄化带来的阻挡效应有关。

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企业里面会呈现出典型的倒金字塔形结构,老人多、年轻人少,年轻人晋升速度慢。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有大概1/3的经理年龄在30岁以下。到了1990年代老龄化以后,则少有35岁以下的经理。

日本公司年轻人晋升速度变慢

日本公司年轻人晋升速度变慢

年轻人晋升得慢了以后,上升的空间会小很多,得到的锻炼也少,掌握的财富资源和人脉资源不如上一辈,所以日本年轻人创业的倾向非常低。

不同国家创业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

不同国家创业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

对不同的国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越是年轻的国家,创业活力就越高;越是年老的国家,创业活力就越低。

人口与国际战略:中美科技竞争关键在人口

中美的科技竞争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同样可以从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来预测一下中美科技竞争未来的状况。从人口角度,我觉得可以得出一个相当确定的答案。

为什么?

我认为经济方面的政策如果没有太大的偏差,那最后根本的竞争要素就是人口。人口有很大的确定性,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新出生了多少人,这些人在20年以后会有多少人受到高等教育,会有多少人参加到工作当中,这些都是确定的。所以从人口这个角度,可以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

在未来20年间,中国上升的趋势还是非常强的,中国将继续赶超美国。长远来说,在20年以后,要看这两个关键点:

一、中国是否能够生出更多的小孩;

二、美国能否继续吸引移民。

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太乐观的方面。

中国人才很充足

就人才池子来说,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但如果把美国的移民因素考虑进去的话,中国的人才池子是美国的2倍。在人才数量方面,中国有相当大的优势。

在人才质量方面,中国论文发表的数量正在赶超美国,而研发投入上,中国已经达到美国的2/3。

另有一个指标可以说明中国的人才质量。美国顶尖大学的理工科博士生院吸引了全球最好的人才,一个国家每百万人口里面有多少人被录取,就反映了这个国家总体的人才质量。中国每百万人口里面有4个人被美国顶尖学校的博士生研究院录取了,这是全世界最高的。从这角度看,中国在世界上是最强的。

即使把中国的人口基数考虑进去,中国大学生的质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虽说所谓的人口红利已在下降。但是,如果只看25岁—44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口的话,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提升。

整体来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在2040年之前会持续超越美国。所以中国的创新力会越来越强,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一直到20年后都会是超越美国的状态。

20年后优势或不明显

20年后优势或不明显

根据预测,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大约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到达顶峰,然后这个优势会逐步被削弱。

因为我们未来的年轻人随着生育率下降会减少,所以会削减中国在人才方面的规模优势。

鼓励生育:如何创造生育友好社会?

七普人口数据解读

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出生的人口是1200万,这比起2019年少了大概18%;比起刚刚开放二孩的2016年少了大概有差不多1/3;比起一代人之前,也就是30年前,少了一半还多。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生育率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低,到处不都是超生的孩子吗?然而直觉上的判断会有极大的高估。

假如一半家庭生一胎,一半家庭生三胎,那么每4个孩子中仅有1个是独生子女,其余3个是来自于三胎的家庭,你会觉得超生非常多,误以为人口在膨胀,但这是极大的错觉。因为在这里每个家庭平均也只生了2个孩子,男孩又多于女孩,下一辈的人数其实会减少。

如何鼓励生育?

鼓励生育是世界性的难题,这需要大幅度提高家庭福利。

我做了一下分析,关于生育率与国家鼓励生育补贴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大约每提升1个点的GDP用于鼓励生育,生育率可以提升0.1,这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把钱投资到人力资本里,我认为会有很高的回报。

补贴的形式可以是一部分现金,一部分所得税和社保的减免,还有一部分可以是购房补贴。

因为生下一个孩子,他对未来的社保和税收的贡献,惠及的不光是生小孩的家庭,也惠及到了所有人,包括不生小孩的家庭,所以把这部分钱预先来奖励他,也是合理的。

房价也是影响生育情况的一个因素。

集聚效应使得中国的房价很高,这主要是相对于收入来说的。按照一个国家主要城市的房价与这个国家的收入比来评估,中国是29,日本在13左右,其他欧洲的国家大约在10左右。美国的房价收入比只有不到4,这也部分解释了美国的生育率为什么那么高。

中国房价为什么那么高?是因为土地贵。为什么土地贵?主要还是因为存在供需矛盾,大城市的供地太少了。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北京跟河北的人均住宅供地,北京的人口是河北的1/3,但北京的住房供地在过去几年只有河北的1/10。

一个国家越大,它的大城市更能够凸显出集聚效应,就会有更多的人想去,所以就会有更多的人口。

但如果控制大城市规模的话,它的房价就会被推高,这既不利于创新,因为削弱了大城市的集聚效应,也不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所以最好是土地跟着人走,土地跟着孩子走,哪个地方的孩子多,就给那个地方更多的用地指标。

具体来说,我们也可以给多孩家庭提供购房补贴,以减免地价的形式来发放给家庭。

创造女性友好的社会

有人说女性平权跟生孩子可能是矛盾的。

因为在传统社会,女性的地位比较低,生的孩子也比较多,女性主要在家里带孩子。但是到了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实女性的地位、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是可以和生育率同步提升的。

日本女性的地位仍然比较传统,女性往往要做家庭主妇,当她们想有职业生涯的发展,就会造成很大的矛盾。有些女性就会因为职场发展而放弃生育,所以日本的生育率是比较低的。

但在北欧这些国家,女性的地位与参加工作的比例都很高,福利也非常好。这就是因为给女性创造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所以这些国家的生育率和女性的地位都比较高。

这方面有不少可以参考的建议,比如提供很好的幼托服务、提供男女同有的产假,哺乳期或者孕期的女性可以在家办公,增加孩子友好的公共设施等。

关于幼托服务我想讲一下,中国现在幼托服务非常缺,大概只有4%的家庭的孩子可以到托儿所,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差不多有一半。

所以,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可能必须先是一个女性友好的社会。

那么,不想结婚的女性怎么办?

中国现在呈现出女强男弱的趋势,女性受教育的比例高,收入也并不比男性差。所以,收入最高的那部分女性,比较难找到结婚对象。当然收入最低的那部分男性也很难。

这就更要提高女性的地位,大家应该普遍接受新式家庭,打破传统的分工。家庭里面男性收入比较低,没问题;男性做家务、养孩子,也没问题。

很多人不想结婚,但是并不表明她们不要孩子,很多人还是愿意生养孩子的。所以,单亲家庭的需求我们也要考虑进去,该如何满足他们生儿育女的愿望呢?要鼓励生育还需要保障单亲家庭的福利,做到一视同仁。

在北欧国家,大约有40%到60%的孩子来自于非婚生育家庭,这可能是因为北欧国家对非婚生育比较宽容,而且政府也提供了丰厚的养育福利,使得很多单身女性愿意且有能力独立生育和抚养小孩,这也是北欧国家生育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我想跟大分享一下,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华文明得益于巨大的、相对畅通的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交流性非常好,所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能够发挥出相当多的优势,使得它是一个世界主要的文明发祥地。

所以,如果从创新角度或者其他的经济角度,以及从维持文明繁衍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应该是为世界做出最多贡献的文明之一。【责任编辑/邹琳】

来源:混沌大学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梁建章:未来20年,中美科技竞争关键在人口,中国有更大优势!
李铁、梁建章论战七回合:中国有没有人口危机?是否该鼓励生育?
【特别报道】爸妈成低头族:互联网科技不能错过的新一波人口红利
未来100年啥样?这5个数字可略窥一般

精彩评论